码脑 | 学习二十大,把握未来五年的经济走势与创业机会
#码脑 生态连接,认知共鸣
如何学习和理解二十大会议精神,判断行业发展的未来空间,提前布局?本期码脑特别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帮助大家拨云见雾、看清未来的方向,期待一起创造持久真实价值!
以下是整理后的闭门课程实录,enjoy!
01
中国式现代化:
五大特征、九条本质、五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要把三万多字的二十大报告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其中最浓缩、最提炼的表述。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了全面论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我们的人口规模非常大,任务艰巨而复杂;第二,我们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第三、第四条讲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现代化;第五条强调的是和平发展现代化,是要在合作共赢取向之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的五大特征后面紧跟着一段话阐述其九条本质要求,我提炼出八个关键词,分别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民民主、精神丰富、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关键词跟前面的五个特征有的是重合的,放在一起再次加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要为人类文明创造新形态的,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坚持的五大相关原则,分别是党的领导,后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怎么理解?我们推进现代化肯定是一个奋斗的过程,领导人说所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02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总结的意义非同小可,它对于市场的信心和预期的改善是很重要、最权威的依据。
什么是高水平?我认为要具体化到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统一市场、保护产权、公平竞争、消除不正当垄断和条块分割等等壁垒方面,要体现高水平,就应该按照高水平做文章,把市场经济完善起来。按照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重申“两个毫不动摇”,重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合,这些都是我认为领会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里面特别关注的。
当年我听说可以参加高考争取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兴奋,赶快跑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历史展览,恶补自己的知识参加高考,后来如愿的改变了自己生活发展的轨迹,走上了研究的道路。当时在博物馆里看到孙中山先生海宁观潮之后的一幅题词印象很深,他题写的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如今搞了几十年的研究,我认为反映人类文明主潮流只能顺应,不能违谬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法治民主化六大概念合成的发展。工业化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中国严重落伍落后于时代的第一项,我们只有迎头赶上,工业化的追求又必然伴随着工业化水平和它的提高。而改革开放四个大字又是把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把现代化越走越宽。
03
跳出认识误区,提升企业信心
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础理论层面,我们要从正面充分领会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精神。
经济生活中,资本只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供给侧要素中的一种,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非国有资本,必然要发挥要素供给的动力功能、推进作用。并且参与按要素分配的流程,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生活中间供需互动的经济循环里,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都发生在供给侧。供给侧是由各种要素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发展的引擎,形成所谓经济发展中间回应原生动力的需求而产生的有效供给形成的推动,这种供给侧各种要素形成的经济发展推动力,能说把其中哪个要素排除出去吗?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供给侧要素合在一起的,对经济生活的贡献,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间已经早早被证明了。
所以我愿意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绝不排斥和否定资本的推动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现代国家治理的轨道上,以动态优化的良法为准绳,形成“开红灯”或者“开绿灯”的合理调控标准,以此促使资本要素的功能作用在健康有序的扩张范围中得到发挥。
充分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认清这一点,不论对于当下怎样更好地稳经济大盘、改善市场预期、争取使经济运行恢复合理区间,还是对于长远的“新两步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意义。
这一段时间,在中央所说的“三重压力”的交织之下,市场的信心明显不足,市场主体的预期是转弱、下滑的,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惶恐的特征,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很敏感。如果现在不能够理性的看待资本要素,会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心,带来更多的压力因素,会对预期产生更多的冲击。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就是要正确掌握其中“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从而正确去理解党中央一系列的政策方针路线。
04
当下与未来的中国经济
当下有种种的压力和不愉快,但是我自己的基本观点,就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用语。从客观的条件来说,中国经济的成长性确实还有相当可观的潜力回旋余地和增长空间。
伴随着我们的工业化现在只是走到了从中期向中末期的阶段上,我们的世界工厂“大而不强”一定要在升级发展中间继续达到工业化后期的现代化状态,还有相当可观的空间去努力。我们不能把主要的产能停留在“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上,必须要努力的把自己的产能往左右高端推上去,要有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我们的出路是把我们居于中流位置的,全球产业链里面现在有大规模的加工制造业的能力,升级到左右高端能够站住。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例子。
中国要抓住机遇发展的话,方方面面最后落到的一定是升级发展,在全球共享产业链,我们义无反顾加入全球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之中,我们的科技含量和市场方面的收益水平,随着我们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能制造,一定是往上走的,从而进一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工业化伴随的城镇化,更有超出一般人直观感受的成长性支持,我们不能看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65%,就认为城镇化已经基本走完它的高速发展期了。前面低的多的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才是不掺水的城镇化,目前才只有45%出头。一轮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建城区,城乡结合部主要往外推的建设,以及各个中心区域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匹配上产业一轮一轮的技术升级,以及一轮一轮的人力资本培育,这些客观支撑的因素都是很清楚的、会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
当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得基本趋势,还是结合着我们现代化推进的进程,会不断的展现出它的回旋余地、韧性和空间的打开,长期来看,企业人士、市场人士就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你如果不认同这样一个前景,当然就做不到“长期主义”。
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分享我的看法和讨论,与在座诸君共勉。愿大家在不确定性的时代里,穿越认知迷雾,把握基本向好的长期趋势,坚定做一位“长期主义者”。